三立iNEWS

Tesla背棄的台廠!謝金河:如今變日系馬自達最愛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財訊集團董事長謝金河率團參訪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感嘆Tesla崛起後,台灣供應鏈遭邊緣化。不過,後來富田與日系車廠合作,現今馬自達為主要客戶之一。(圖/謝金河臉書提供)

▲財訊集團董事長謝金河率團參訪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感嘆Tesla崛起後,台灣供應鏈遭邊緣化。不過,後來富田與日系車廠合作,現今馬自達為主要客戶之一。(圖/謝金河臉書提供)

財訊集團董事長謝金河臉書上發表一篇「張金鋒感慨富田和Tesla的一段往事」的文章,他提到,2015年前後,當馬斯克(Elon Musk)領導的電動車大廠Tesla剛剛崛起時,台灣供應鏈在背後扮演了關鍵角色,其中富田電機便是不可忽視的一員。當時尚未上市的富田,其市場估值一度高達3,400元,成為供應鏈中的明星企業。

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回憶:「我們的馬達是Tesla的心臟。」他指出,馬斯克早在2005年間便主動找上富田開發馬達,那時Tesla還只是一家僅有30多位員工的新創公司。隨著Tesla逐漸壯大,富田也與中鋼攜手發展矽鋼片,克服許多技術與製程挑戰。

然而,轉捩點出現在中國政府祭出超級優惠條件後,Tesla決定將整體供應鏈集中於中國。張金鋒感慨道:「台灣的Tesla供應鏈從此被邊緣化,富田的命運也徹底改變。」當時富田每年供貨給Tesla的營收超過10億元台幣,但在上海超級工廠完成後,這樣的合作也嘎然而止,與富田同樣命運的還有和大等其他台廠。

張金鋒坦言:「我很感謝馬斯克帶給富田成長的機會,不過我也曾提醒他,有一天電動車會殺成紅海,成為毛利率只有3%至4%的產業。」如今,中國市場僅剩比亞迪等少數車廠能獲利,Tesla的成長也遭遇瓶頸。

為了因應市場變化、尋求新出路,富田開始轉型與日系車廠合作,現今馬自達的營收占比已達四至五成。同時,富田也積極開發無人機與機器人用的驅動馬達,期望開闢新的成長曲線。

在苗栗銅鑼科學園區富田新廠的參訪中,張金鋒親自帶領參觀生產線,走進Tesla馬達的製程區,他驕傲地介紹:「這就是我們為Tesla開發的馬達!」

談及個人創業歷程,張金鋒透露,自己出身自東元電機馬達事業部門,1988年創立富田,至今已帶領公司走過37年。他強調:「公司像一個大家庭,我和員工一起奮鬥打拼。」

值得一提的是,富田廠區內保有兩座百年歷史的土地公廟,後方還有一棵擁有300年歷史的大榕樹,張金鋒將此地開放為社區休憩空間,展現企業對在地社群的關懷。

張金鋒強調,馬達驅動系統是台灣的重要核心產業,是產業之根。他也分享,去年富田每股盈餘為2.75元,公司發出3元現金股利回饋股東。他強調:「談起Tesla,我沒有怨言,反而感謝他們曾給我們壯大的機會。但台灣供應鏈被中國搶走的這段歷程,我是點滴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