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房貸管制鬆綁?央行闢謠假消息 專家觀察「難降息」利多恐再滅
  • A-
  • A
  • A+

圖、文/CTWANT

央行總裁楊金龍回應立委質詢表示會檢討不動產信用管制,最終歪樓被解讀鬆口、鬆綁信用管制。(圖/方萬民攝)

▲央行總裁楊金龍回應立委質詢表示會檢討不動產信用管制,最終歪樓被解讀鬆口、鬆綁信用管制。(圖/方萬民攝)

經歷去年第七波打炒房,到今年4月起美國關稅戰打亂全球經濟,房地產市場一片哀嚎,央行總裁楊金龍已多次暗示不降息,對於不動產信用管制,8日楊金龍赴立院備詢表示「將進行檢討」,卻又被外界直接定調「央行政策轉向房市看見曙光」,逼得央行跳出來發聲明闢謠,6月央行理監事會備受關注。

本月8日,新聯陽、愛山林、創意家、甲桂林等4大代銷董總齊聚一堂,議論房地產市場一片哀嚎,急向政府喊話「鬆綁不動產信用管制」。

創意家行銷董事長王明正表示,從去年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大大衝擊房市買氣,來客量急降3成,今年初有回來一點,但4月川普的高額關稅政策一出,又重挫房市,來客又掉了3成。

由於去年下半年起祭出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以及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不僅出現排隊申貸奇特現象,也影響首購以外的購屋人,第2戶房貸戶貸款成數降至5成,可能誤打到一般換屋族,「今年適逢預售屋交屋潮,民眾在辦貸款時困難重重。」愛山林副董事長張境在表示,他在房地產業這麼久,很少看過自住客對銀行貸款這麼焦慮。

擔憂下半年全球經濟進入衰退期,台灣景氣不佳,房市再下探,代銷董總們呼籲,「政府應針對房市管制措施進行鬆綁,不溯及既往,並訂出日落、日出條款。」

先有央行打炒房,後有川普對等關稅,4大代銷一同表達對房市擔憂,期望政府政策能鬆綁。(圖/林榮芳攝)

▲先有央行打炒房,後有川普對等關稅,4大代銷一同表達對房市擔憂,期望政府政策能鬆綁。(圖/林榮芳攝)

不過就在同日,楊金龍赴立法院,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提出質詢指出,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已有下降趨勢,建議央行進行總量管制的檢討,一般民眾的房貸可免除在總量管制的範圍。楊金龍回應,將進行滾動式檢討。

不過此番言論最終卻被臉書粉專帶風向直接定調成「貸款鬆綁」的房市利多,逼得央行13日發聲明強調,「並無本行將調整信用管制措施,排除一般民眾購屋貸款,改成只限法人之情事。未來本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是否調整,將由本行理事會綜合考量信用管制措施之執行成效,房地產相關政策對房市的可能影響後決定。」

而對於另一項房市利多「降息」,恐怕在即將到來的6月央行理監事會議更是盼不到,儘管歐洲多國和中國都已對利率做調整,川普也不斷呼籲美國聯準會(Fed)降息,但楊金龍已多次暗示不降息。

台經院院長、央行理事張建一表示,本來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還有2%,因為川普關稅戰,可能造成需求減少,加上油價跌,今年大概1.8、1.9%,國內經濟表現穩健。去年他也曾透露,楊金龍認為CPI降到1.5%之下才有降息機會。他說,「今年沒有降息的空間!」實際將依理監事會討論而定。

同時也是央行理事的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今年沒有降息空間。(圖/報系資料庫)

▲同時也是央行理事的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今年沒有降息空間。(圖/報系資料庫)

對於當前央行的管制政策,張建一也解釋,前幾年大家都從銀行借錢買房,使銀行放款集中度過高,並且預期房價持續飆漲,變成賭「寬限期」等房價漲再賣掉,「央行從來不想打垮房市,但也不希望剛性需求被高房價扭轉,未來連年輕人都不敢買房。」

張建一表示,現在房價所得比40%,等於房貸族將所得近一半都拿去繳房貸,因此不敢結婚、生小孩,「房價不是不能漲,但薪水要拉高,房價所得比慢慢降,讓年輕人有能力繳房貸。」他也提醒,「剛性購屋需要量力而為,投資、投機要注意風險!」

多變時局,民眾今年可否買房?天時地利不動產顧問公司總經理張欣民認為,台灣現在仍面臨台美關稅談判塵埃未落定、新台幣匯會不會再急升之變數,不論是任何投資或重大決策,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不要跟著市場起舞。「除非是超剛性的需求,否則就退場觀望,靜等7月初關税觀察期結束後第一波塵埃落定再說;其次看928檔期推案量價,看是否真有破盤價再考慮進場。」張欣民說。

華友聯董事長陸炤廷建議購屋民眾選擇有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好、具產業題材或捷運加持的房子,較具有保值效果。(圖/報系資料庫)

政大地政系主任孫振義則認為,有自住需求的民眾,可以勇敢買,反正30年內一定不虧,置產抗通膨;若有穩定租客需求的標的,進行投資兼收租尚可行,拗個10年不信房價盼不回。大罷免塵埃落定前,估計台灣房市不會有太嚴苛的打房政策,而危老條例延役、選擇性信用管制微幅放寬等政策,是目前比較可以期待的。

華友聯董事長陸炤廷也提出4個買房建議,若資金無虞,選擇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好、學區完善的自住型產品,較具長期保值力;具產業題材或捷運加持的地段,中長線發展潛力大;另外,中小坪數、低總價的首購型2~3房,市場接受度高,未來轉手風險較低;中古屋議價空間大,比起新案可能有更多的讓利,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另有3種情況碰不得:純投資、預期短期獲利者,目前仍有信用管制,轉手難度高;邊陲重劃區、開發題材尚未兌現的區塊,空屋率高、短期缺乏基本面支撐;坪數過大、總價過高的產品,即使有資金,也不建議重倉配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