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颱風肆虐!網瘋傳「光電板破損導致海水污染」 7大光電公協會揭真相
  • A-
  • A
  • A+

圖、文/鏡週刊

太陽光電產業7大公協會指出,有心人士散播「光電板破損導致海水污染」等錯誤說法,已嚴重誤導社會大眾。此外,丹娜絲颱風雖然造成部分光電設備損壞,但其對台灣整體太陽能發電機組的影響,占比極低。(示意圖,本刊資料照)

▲太陽光電產業7大公協會指出,有心人士散播「光電板破損導致海水污染」等錯誤說法,已嚴重誤導社會大眾。此外,丹娜絲颱風雖然造成部分光電設備損壞,但其對台灣整體太陽能發電機組的影響,占比極低。(示意圖,本刊資料照)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灣南部,各界高度關注災情,其中太陽光電設備的災損狀況也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值得注意的是,有心人士刻意散佈部分不實言論與合成圖文,將光電產業描繪成「環境加害者」,企圖誤導社會大眾。為此,太陽光電產業7大公協會(以下簡稱七大光電公協會)特別共同發出聲明呼籲社會各界,理性看待本次風災,光電業者與在地居民同樣身受其害,且此刻正竭盡所能與社區攜手,共同修復家園,共渡此次嚴峻考驗。

丹娜絲颱風從嘉義登陸,因為雲嘉南平原缺乏山脈屏障,使得颱風破壞力倍增,導致房屋倒塌、農田毀損、農業損失慘重,更有2500支電線桿倒塌,近百萬戶停電。身處天災核心的雲嘉南光電案場,同樣遭受大小不一的損害。這場前所未見的強颱,對所有生活在雲嘉南地區的居民和產業,都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光電業者亦不例外。

據了解,部分網路資訊近期將風災災損與光電產業不當連結,甚至散播「光電板破損導致海水污染」等錯誤說法,嚴重誤導社會大眾。雖然,能源署與多家媒體已多次澄清,大多數案場在颱風來襲前均已完成嚴密的加固與預防措施,實際災損範圍有限,並未如傳言所述造成環境污染,但許多民眾已經產生錯誤的印象。

7大光電公協會表示,我們理解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也願再次強調,光電產業在設計與營運上,皆以環境友善為最高原則,絕不會做出危害環境的行為。此外,有些訊息刻意放大光電案場的災損,誇大其對整體電力供應的影響,甚至聲稱會造成大範圍的發電缺口。然而,事實上,此次丹娜絲颱風雖然造成部分光電設備損壞,但其對台灣整體太陽能發電機組的影響,占比極低。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資料顯示,全台太陽光電設置量已達14.6 GW,而本次受損的案場發電量,僅占其中極小部分,以7月7日颱風當天太陽光電出力瞬時最大值為451萬瓩(占整體用電15.2%),發電仍舊表現穩健。

7大光電公協會指出,電力系統的穩定供應依賴多元能源組合,太陽光電僅是其中一環,短期局部災損並不足以對全國供電穩定性造成實質影響,期望社會各界應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本次風災對能源供給的衝擊,避免不實的資訊加劇民眾的焦慮。

面對雲嘉南地區遭遇的史無前例強颱,光電產業雖為受災戶,但更是地方不可或缺的一份子。7大光電公協會表示,在災情發生當下,許多光電業者便立即與社區居民攜手投入災後復原工作,全力協助清理重建、恢復供電與社區正常運作。特別是漁電共生案場的光電業者,更以漁民的漁塭復原為第一要務。與過往漁民必須獨自承受風災損失相比,如今有了光電產業的組織支持,讓漁民更安心。

當前,光電業者正與中央及地方政府緊密合作,積極尋求民間力量並協調各方資源,進行案場的清理、修復與安全檢查。同時,光電業者也積極協助提供臨時電力與物資予社區居民,盡力減輕對居民與當地產業的衝擊。

7大光電公協會表示,極端氣候頻繁發生,未來天災恐將加劇,而能源轉型已是刻不容緩的國家重要戰略。太陽光電產業不僅是支持國家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更是落實地方共生理念的實踐者。協會深知社會大眾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日後將以更多實際行動落實對綠能價值的承諾,並且期許成為更負責任的地方在地夥伴。


更多鏡週刊報導
1億補助全漂走!佳冬光電場浮台被颱風吹爛 經濟部一句「早拆了」被罵翻
風光發電設施再度挺過颱風大魔王關卡 核電歸零再生能源挺身而出
近8成碳費徵收對象提出自主減量計畫 環境部向尚未申請者溫情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