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林左裕直言,在房市高檔釋出新青安利多完全是不對的時機。
2023年8月,新青安端出寬限期5年、貸款成數8成、年限40年、利率1.775%超誘人條件,吸引大批民眾上車,不少人因此圓夢;多位專家指出,政府「新青安」政策立意良善,但在房價高檔釋出利多,引起自住者追價恐慌,如今貸款水位不足,限貸令若無更具體的配套措施,反讓有自住需求民眾捲進風暴。
限貸令打炒房即將滿週年,市場正在承受留下的後遺症,回顧這一連串相關房市政策,多數專家認為「新青安」是一大關鍵,「在房價高檔釋放利多,是完全不對的時機,當時已開始打炒房,也逐漸奏效,突然來個新青安,拉出房市尾盤,假如沒拉尾盤的話,房價沒有超漲問題。」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指出,40年貸款和5年寬限期宛如興奮劑,讓自住客和投資客全數衝進去。
「新青安是典型的選舉產物,雖然立意良善,卻在房市飆漲末段才推出,誘發自住者恐慌性追價。而限貸令雖有助於壓抑房價,但出手太慢,反讓有實際居住需求的買屋族被一併捲入風暴。」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林左裕直言。
他進一步分析,過往為壓抑房價多採取升息及升準手段,但效果有限,直到新青安衝出買氣,誘發自住客追價恐慌,才發現擋不住,開始祭出信用管制,「承購戶因追價恐慌上車,未來不只要面臨付款疑慮,要是房價回跌比房貸餘額還要低,還會造成房價溺水(underwater)。」
林左裕進一步說明,政策目標是杜絕房價不合理上漲,而房價取決「供需原則」,「影響建商供給資金,就勢必影響供給數量,難以達到壓抑房價的目的。」他舉新竹為例,剛需買盤強,只有加速供給才能疏導真正購屋需求,「限貸令應採取分流管道,抑制需求面而放寬供給面,否則再怎麼打,這把火最終還是會燒上來。」
至於是否盡快適度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政府要看到房價回跌才會鬆手,問題是實價登錄是落後指標,且量體樣本少,和真實面脫鉤;其實就第一線觀察,預售屋市場明著不降價、暗著送裝潢,房價早有鬆動。」李同榮認為,政府沒有警覺,認為還相對安全,讓人憂心。
更多鏡週刊報導
卡貸風暴3/新青安排擠、首購被錯殺 貸款難度狂飆原因曝
卡貸風暴1/29年最大交屋潮撞上限貸緊箍咒 自住需求民眾成苦主
限貸令亂象1/新青安美夢變噩夢!貸款縮水百萬 5寶媽嘆:只能吞下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