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王文承報導
▲工總今日上午罕見公開批評「聽不下去」昨日政府關稅談判結果的說明會,並再次呼籲政府應加大力道因應。(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台灣暫時性關稅政策已正式上路。行政院昨(11)日由副院長鄭麗君出面說明關稅談判結果,強調台美談判並非黑箱作業,而是依循國際慣例進行,並指出目前的20%關稅並非最終目標,台灣將持續爭取更合理且不重複課徵的稅率。她也透露,上週已與美方連續兩日透過視訊會議進行磋商。然而,「20%對等關稅」若再加上原有稅率,恐造成產業成本大幅上升,已引發產業界強烈反彈。工總今日上午罕見公開批評政府的說明會「聽不下去」,並再次呼籲政府應加大力道因應,包括穩定匯率、擴充信保基金,以及「凍漲電價、緩徵碳費、擴大紓困」等三項急救措施,盼協助受衝擊產業度過眼前難關。
工總表示,資通訊部分產品、扣件、水五金、手工具、模具、汽機車零組件、塑膠製品和工具機等產業將遭受衝擊,這些產業超過9成為中小企業,因為家數眾多,就業人口也對台灣經濟有很多貢獻,因此,更需外界關切。
工總指出,目前台灣的疊加關稅高於日韓,不僅削弱產品競爭力,也加劇供應鏈壓力,有廠商甚至認為這是4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衝擊。雖然經濟部已與產業界進行座談,但政府不能低估這場長期的經貿挑戰,必須同步在匯率、融資及成本負擔等方面提供實質支持。
工總強調,政府應加大對受衝擊產業的紓困,包括補助企業的員工薪資,降低企業裁員或實施無薪假。同時,應凍漲電價並緩徵碳費,並擴大目前的輔導產業經費,或研擬受損產業紓困做法,並提出更多具體可行的方案或措施,讓企業在這波關稅大風暴中,度過難關,並且有力氣往前邁進,穩住就業並為國家經濟與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以下是工總呼籲政府三項措施:
1. 維穩匯率
近來新台幣持續升值,今年多次突破1美元兌29元,升幅顯著高於區域主要競爭貨幣如日圓與韓元。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使得部分產業已感受到接單遲緩乃至取消的影響。希望政府能在穩定匯率及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方面扮演積極角色,為企業提供必要支持。目前美元兌新台幣匯率雖回到30元區間,建議匯率至少應再降10%,以抵銷輸美關稅高於主要競爭國的衝擊,同時,應設法拓銷與擴大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市場。
2. 擴充信保基金
為協助企業因應美國加徵關稅及匯率波動的衝擊,政府已提出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加碼、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等措施,但此次衝擊範圍大,政府應再增加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的挹注,有充足的信保基金保證能量,發揮資金乘數效果,並放寬或增加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與額度,中小企業才有資金全面動起來對應變局!
3. 三項急救措施:凍漲電價、緩徵碳費、擴大紓困
面臨急遽變化的關稅海嘯,許多中小企業應變不及而陷入經營困境,國內勞工團體也擔憂發生產業外移與大規模失業潮。因此,建議政府應加大對受衝擊產業的紓困,包括補助企業的員工薪資,降低企業裁員或實施無薪價。另外,建議政府應凍漲電價並緩徵碳費,同時擴大目前的輔導產業經費,或研擬受損產業紓困做法,並提出更多具體可行的方案或措施,讓企業在這波關稅大風暴中,度過難關,並且有力氣往前邁進,穩住就業並為國家經濟與產業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