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新聞幕後/若最高法院推翻對等關稅 得面對「把錢還給我」怒潮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美國最高法院將審理川普「對等關稅」合法性爭議,財政部長貝森特坦言若敗訴恐須退還高達7,500億至1兆美元關稅,對財政造成空前衝擊,也讓全球貿易談判前景更添不確定性。(圖/翻攝自白宮官網)
美國最高法院將審理川普「對等關稅」合法性爭議,財政部長貝森特坦言若敗訴恐須退還高達7,500億至1兆美元關稅,對財政造成空前衝擊,也讓全球貿易談判前景更添不確定性。(圖/翻攝自白宮官網)

 

 

川普上任以來的「對等關稅」政策,幾乎掀起全球貿易海嘯。只憑行政命令,他就能對各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讓不少國家經濟與供應鏈人仰馬翻。然而,這些關稅措施的合法性卻一直爭議不斷,外界質疑他是否真正擁有這麼大的授權權力。

如今,隨著案件進入最高法院審理,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最終裁決不利,財政部可能面臨巨額退稅,甚至衝擊美國的財政穩定。問題是,如果最高法院真的推翻這些關稅,會不會讓美國的貿易談判陷入癱瘓?又或者,川普政府會找到新的法律依據,讓關稅政策繼續下去?答案還有待觀察。

貝森特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會晤新聞界》節目上坦言,雖然川普政府對最高法院勝訴有信心,但若裁決不利,財政部將不得不退還大約一半的已徵收關稅。他進一步指出,如果最高法院一直拖到2026年6月才做出判決,屆時美國已收取的關稅可能高達7,500億至1兆美元,一旦被迫退回,這將是美國財政史上從未見過的打擊。

「這將對美國財政造成沉重負擔,但如果法院如此裁定,我們只能遵守。」貝森特強調。

白宮也在積極尋找後備方案。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賽特表示,即便最高法院推翻現行關稅,政府仍能依《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以國安為由限制進口,或透過貿易調查迫使他國重新談判。不過,貝森特承認,這些替代做法可能會削弱政府威信,並為貿易政策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面對外界擔憂,美國是否會因關稅爭議陷入衰退,貝森特強調,美國第二季GDP仍成長3.3%,股市在8月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基本面依舊穩健。他駁斥「就業衰退」的說法,並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反而促進了市場復甦,創造更多高薪工作。

「我們不會因單一數據就改變政策。」他說,並補充政府將持續推動有助經濟穩定的措施,對下半年保持樂觀。

這場爭議的根源,來自8月底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裁決。該院以7比4認定,川普今年4月頒布的大部分「對等關稅」違反《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因為該法並未授權總統直接加徵或提高關稅。判決直言,國會當年立法時「不太可能打破慣例,把無限的關稅權力交給總統」。目前,該裁決預計10月14日生效,川普政府已經火速上訴最高法院,並要求加速審理。

川普政府的訟務長索爾警告,如果關稅政策被推翻,不僅最近展開的多場貿易談判可能陷入混亂,甚至已達成的協議框架也可能被動搖。他直言,本案「利害關係重大到前所未見」。

如今,最高法院的判決,將不僅僅決定川普關稅政策的存續,也可能徹底改變美國財政收支平衡與全球貿易格局。接下來的數月,世界各國都在等一個答案:川普的「對等關稅」究竟會被確認正當,還是將在法律戰中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