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工研院今(15)日舉辦「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今年共有五位新科院士獲頒殊榮,涵蓋半導體、工程營造及生醫醫療領域。副總統蕭美琴到參與典禮並場參加「價值創新 ITRI前行」特展,表揚五位新科院士的貢獻。
五位新科院士分別為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中鼎集團總裁余俊彥、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以及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主任暨臺大醫學院小兒科特聘教授倪衍玄。
蕭美琴逐一肯定五位新科院士的貢獻,她表示,米玉傑院士在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製造上貢獻卓著,推動設備供應鏈本土化;余俊彥院士帶領中鼎工程布局全球,展現台灣工程競爭力;蔡長海院士推動新藥、基因及AI研發,奠定台灣生醫的國際地位;羅唯仁院士突破技術瓶頸,取得全球專利,帶動供應鏈成長;倪衍玄院士則在B型肝炎防治與兒童健康政策上成就卓越。副總統強調,五位院士實至名歸,也象徵台灣在半導體、工程與生醫領域的持續突破與國際影響力。
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致詞時表示,今年適逢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表彰在產業上具有卓越貢獻的菁英。近5年全球發生了幾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包括COVID-19疫情、烏俄戰爭與OpenAI 帶動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崛起,都正加速全球格局重塑。未來生成式AI與晶片將會是各個產業創新的核心,這也是台灣的契機,尤其台灣在晶片製造與AI人才上的厚實基礎,正好符合全球發展重心。
五位新科院士也在典禮中致詞發表感言。米玉傑表示,能當選第14屆工研院院士是莫大榮譽與肯定。他回顧30年職涯中,在台積電與團隊突破技術瓶頸、開發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技術,並期許自己持續推動創新,也期待工研院持續引領台灣科技與產業邁向更光明的未來。
余俊彥表示,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更是對工程產業的一大鼓舞。他提到,中鼎採用工研院技術,在南科打造全球首座將工業廢水再生回用至半導體製程的再生水廠,樹立了綠色工程典範,感謝工研院一直以來的支持。
蔡長海強調,工研院是台灣頂尖的應用研究機構,擁有強大的研發能量。未來希望結合工研院、學術界、醫療界、產業界,發展精準智慧醫療、人工智慧、新藥開發,攜手打造全球領先的生醫產業。羅唯仁提到,工研院培育了無數成功企業,對社會貢獻深遠;他認為AI將帶來新一波產業契機,並深信工研院能統籌「晶片」、「資料中心」與「應用軟體」,打造世界級平台。倪衍玄則說,台灣的優勢在於跨領域整合,工研院能結合生技、資通訊與AI,帶動難以取代的競爭力;他期望工研院持續扮演領頭羊角色,推動創新落實,為全民健康帶來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