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狂追AI怕追高?AI熱潮過後資金往哪走?太空與軍工成新焦點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AI概念股雖然火熱,但鉅亨買基金提醒投資人勿只看短線,下一波長線黑馬已浮現。隨著NASA推進月球核能與太空採礦計畫,加上歐洲軍費大幅提升,太空與軍工產業鏈正加速成形。專業經理人建議,透過主題基金布局AI、太空與軍工三大趨勢,才能兼顧成長與防禦,把握全球資金轉折點。(示意圖/PIXABAY)
AI概念股雖然火熱,但鉅亨買基金提醒投資人勿只看短線,下一波長線黑馬已浮現。隨著NASA推進月球核能與太空採礦計畫,加上歐洲軍費大幅提升,太空與軍工產業鏈正加速成形。專業經理人建議,透過主題基金布局AI、太空與軍工三大趨勢,才能兼顧成長與防禦,把握全球資金轉折點。(示意圖/PIXABAY)

過去一年,AI概念股表現驚人,帶動全球資金追逐。但「鉅亨買基金」提醒,當資金過度集中在少數科技股,雖然短線漲勢耀眼,卻也伴隨市場波動與追高風險。投資人若想抓住下一波機會,應把眼光放遠,尋找AI浪潮背後的新興趨勢。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直言,太空與軍工產業正有望成為下一階段的成長主軸。

張榮仁指出,隨著AI推升對運算能力與能源的需求,太空產業已逐步從「夢想」走向「現實」。美國NASA正推動「月球核能部署」,新創公司則跨足月球採礦與太空燃料補給。這些計畫不再只是科幻情節,而是一條已經成形的產業鏈,涵蓋能源、航太設備與通訊系統。未來十年,太空產業有望迎來結構性成長,為投資人帶來多元化的布局契機。

他進一步分析,大型語言模型與仿人機器人出現,正讓AI邁向自我學習與自動化的新階段。一旦AI與自動化機器人延伸至太空場域,人類產能將有機會被推展到外太空,能源與資本回報的循環時間將大幅縮短,產業結構也可能被徹底改寫。換言之,投資不再僅限於地球上的企業,相關硬體供應鏈與能源解決方案,都可能成為新世代的贏家。

另一方面,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升高下,軍工產業也成為另一大亮點。歐洲多國已承諾在2035年前將軍費提高至GDP的5%。這不僅使傳統軍工巨頭如洛克希德馬丁、雷神持續受惠,也推動一批國防科技新創快速崛起,專注於AI無人機與自主作戰系統。雖然多數新創尚未上市,但真正能切入的往往是半導體、通訊模組等隱身供應鏈廠商,這才是投資人應該深入觀察的重點。

鉅亨買基金指出,AI、太空與軍工三大趨勢同時展開,投資人若僅憑個人選股,往往難以掌握真正的受惠標的。相較之下,透過專業經理人操盤的主題基金或成長股基金,不僅能同時涵蓋防禦性與成長性,也能分散風險,避免單一題材的追高壓力。

張榮仁最後提醒,全球資金流向正處於新一波轉折點。投資人若能提早布局,將有機會搭上長線趨勢的頭班車,搶先卡位下一個黑馬產業。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