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曾宜婕/綜合報導
導覽目錄:
在美國提高H1-B簽證費用的同時,中國為了吸引外國高科技人才,這周推出新的簽證計畫「K字簽證」搶人才了!據路透社29日報導,中國新推出的K字簽證,可能成為無法支付美國高額簽證費的申請者「替代方案」。專家指出,美國正在升起移民的屏障,而中國在「最完美」的時機推出K字簽證。

地緣政治專家:中國在最完美的時刻推出K字簽證。
愛荷華州移民律師馬特(Matt Mauntel-Medici)指出:「K字簽證有很強大的象徵意義,在美國築起移民屏障的同時,中國反而在降低移民阻礙。」中國於8月公開宣布K簽證,目標要吸引年輕的外國理工科系畢業生,包含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政府允許這些畢業生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先入境中國居住或就業。
川普政府在9月初時表示,公司每年須幫自家員工支付10萬美元(約300萬元台幣)的H-B1簽證費用,許多科技公司都是使用H-B1簽證雇用擁有高技術的外國員工。
地緣政治專家費勒(Michael Feller)指出:「美國在H-B1簽證上無疑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對中國而言,這是推出K字簽證的完美時機。」其他國家像是南韓、德國、紐西蘭都正在鬆綁國家的簽證規定以吸引擁有高技術的移民。
移民專家表示,對於原本尋求H-B1簽證的人而言,K字簽證不需要由雇主支付費用是最強大的誘因。H-B1簽證費用除了要求雇主支付外,每年只提供8.5萬個名額,現在申請價格提高到10萬美元更是讓首次申請者退卻。有印度學生表示:「對理工專業背景的印度人而言,K字簽證是既簡單又彈性的簽證替代方案。」印度是去年美國H-B1簽證的最大受益國,有高達71%的核准者來自印度。
K字簽證看似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儘管K字簽證看似很美好,但仍有很多問題待解。例如,在中國政府提供的K簽證準則中,對於「年齡、教育背景、工作經驗」的要求都很模糊,也沒有說明經濟獎勵、就業引導、永久居留、家庭擔保等細節;而中國國務院也沒有回覆對於K字簽證的相關提問。此外,相較於美國,中國只有在少見的特殊情況下才會對外國人提供居民身分。
語言也是另一個屏障:多數中國科技公司在營運時都以中文為主,這限制了非中文母語人士的機會。費勒也指出,印度德里(Delhi)和北京間緊張的政治局勢可能影響著中國是否願意接受印度申請者,「中國需要確保印度公民可以感到被接納,且在不使用中文的情況下有辦法完成有意義的工作。」
中國幾乎都用自家人才,那K字簽證為誰設計?
報導指出,中國的人才招募的對象通常都是中國籍的海外科學家或是海外華人。此外,美國對中國的審查日益嚴格,再加上中國政府近期推出購屋補助和高達500萬人民幣(約2100萬元台幣)的簽約獎金,讓不少在美的中國人才回流到本國。政府雖然也有招募印度的人才,但多數還是以中國人為主。
據報導,美國擁有超過5100萬的移民,佔總人口數的15%,而中國移民只有100萬,不到總人口數1%。分析指出,中國不太可能大幅改變移民政策讓數百萬的移民湧入國內,但K字簽證仍可以為北京提供新的機會,「就算中國只吸引到一小部分的科技人才,仍可以在尖端的科技領域更具有競爭力。」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