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李宜樺報導

高盛最新報告罕見出手,大幅上修鴻海(2317)目標價至400元,理由直指兩大成長引擎:AI伺服器與電動車業務。這是外資對鴻海評價最具突破性的一次上調,象徵「被低估的鴻海」正迎來估值重啟新時代。
AI伺服器爆發 鴻海站上輝達主戰場
報告指出,鴻海是輝達(NVIDIA)在AI伺服器組裝與機櫃整合的主要合作夥伴,訂單涵蓋GB200與Blackwell系列。高盛預估,AI伺服器業務將帶動鴻海毛利率提升至10%以上,並成為集團未來三年最強勁的成長動能。隨著美國、墨西哥、印度及台灣新廠陸續投產,2025年將進入全面放量期。
電動車量產啟動 第二成長曲線展開
高盛看好鴻海旗下鴻華先進(Foxtron)於第四季推出的Luxgen n⁵量產車型,將正式打開台灣電動車市場。報告預測,自2025年起,鴻海電動車營收將快速提升,並帶動集團營運進入「AI+EV」雙引擎時代。
外資共識形成 鴻海不是代工廠是AI中樞
除了高盛外,摩根士丹利、瑞銀、花旗等外資也同步調升目標價至350~400元區間。市場共識指向鴻海已不只是代工廠,而是AI供應鏈的核心樞紐。尤其高雄K-1智慧園區導入800V電力架構與AI機櫃系統,將使鴻海從製造商進化為「AI工廠」概念股。
估值重評啟動 400元不是終點
高盛同時上修鴻海EPS預估,2025年達15.8元、2026年上看19元,並將本益比從12倍提升至18倍。分析師直言:「400元不是天花板,而是估值重啟的起點。」市場預期,隨著AI伺服器訂單明確、電動車量產化,鴻海將從「低本益比代工股」重塑為「高科技基礎建設股」。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