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王文承報導

遺產規劃是所有人會面臨的問題,與家人或親戚談論後事,往往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紛爭,但也有不少案例顯示,因為生前忽略相關安排,最終導致家人陷入嚴重困境。現年70歲的日本婦人松岡玲子(化名)表示,她是三姊妹中的次女,母親兩年前過世,生前她一直負責照顧母親,三姊妹感情也相當融洽,但隨著母親遺產繼承問題浮出水面,家中氣氛卻徹底改變。
婦人辛苦照顧母換姊妹反目
根據《THE GOLD ONLINE》報導,母親過世後,在靈堂守靈期間,一名親戚突然對玲子說:「妳媽生前都是妳在照顧的,這房子就該歸妳吧。」看似隨意的一句話,卻點燃了大姊和小妹心中的火苗。
玲子母親遺留下的財產其實並不多,只有一棟約40年歷史的鄉下老宅,和一些存款,但關鍵在於,她沒有留下遺囑。
原本三姊妹約定依照法定繼承分配遺產,然而因為那句親戚的話,爭論焦點立即集中在「這棟房子到底該歸誰」。大姊主張:「媽媽最信任的人是我。」小妹則冷冷回應:「這房子根本沒什麼價值,存款公平分配就好。」至於長年付出心力照顧母親、甚至貼補生活費的玲子,則想爭取「特別分配」(寄與分)。
玲子說:「媽媽嘴上雖然常說『你們要和樂相處』,但我相信她心裡是想把房子留給我的。否則那位親戚也不會特地在靈前說那種話……。」
目前,三姊妹正進行家庭法院的調解程序。除了準備大量資料、反覆說明外,與姊妹的交涉更讓玲子心力交瘁,三人的情感糾葛也逐漸加深。
玲子坦言:「老實說,我已經累到不想再跟姊妹談了。」、「從沒想過,自己為母親辛苦付出,最後卻成了折磨自己的原因……如果媽媽還在,事情絕不會變成這樣。」
報導建議,為避免類似狀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生前立下遺囑。尤其是涉及不動產時,若能明確寫下歸屬對象,將大幅減少遺產爭議。因為繼承問題往往不只是金錢糾紛,更涉及情感糾葛。事前多溝通、多留下紀錄,並明確表達意願,才是避免糾紛、守護家庭和睦的最佳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