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中央銀行28日發出補充新聞稿,針對近日網路社群盛傳「新台幣改版將耗資500億元」一事,鄭重澄清,實為舊資料誤用。央行強調,本次新台幣鈔券改版實際不包含硬幣改造,總成本遠不及500億元,並指出新版鈔券將導入最先進防偽技術及環保材質,打造「更安全、更永續、更全民」的現金體系。
央行說明,社群平台所流傳的500億元成本數字,是根據2017年(民國106年)內部整體預估資料,當時規劃是「鈔幣全面改版」,包含硬幣與紙鈔。該版本中,光是硬幣改版便占約400億元。然而考量硬幣使用需求持續下滑,且電子支付普及率逐年上升,中央銀行已決定不再推動硬幣改版。因此,本次紙鈔改版實際並未涉及如此高昂成本。
「以目前估算,新版鈔券單張成本較現行版本僅多1.5元,且未來若不改版,成本將更高。」央行表示,現行台幣鈔券自民國90年啟用以來,至今已流通24年,超過多數國家紙鈔改版的週期。若持續沿用現有設計,未來一旦防偽技術被破解、偽鈔氾濫,恐造成更大的社會經濟損失。
央行指出,新版鈔券在設計理念上,兼顧三大面向:安全性、永續性與全民參與。首先,在防偽技術方面,將導入當前國際最先進的設計與印製規格,提升辨識度與防偽門檻,確保交易安全。其次,從材質選用到印刷流程皆強調環保與永續目標,採用低碳原料與綠色製程,符合全球永續發展趨勢。
而在設計參與上,央行也強調全民共創的理念。未來新版台幣主題與圖像將開放公民參與,納入社會各界意見,以形塑集體認同與文化意涵。另針對弱勢族群,新版鈔券將全面強化無障礙設計,讓視障者等也能更方便識別與使用。
儘管電子支付日益發達,但央行仍重申:「現金無法被完全取代,尤其在緊急狀況或系統中斷時,現金依然是最穩定、最可靠的支付工具。」央行指出,對於尚未納入數位金融體系、或在偏鄉與老年族群等存在「數位落差」的情況下,現金仍是他們賴以生活的基本交易手段。
央行呼籲外界冷靜看待改版成本的傳言,並理解本次改版背後的用意,不只是為了安全與美觀,更是邁向永續金融、包容社會與全民參與的重要一步。未來央行也將持續揭露進度與設計細節,讓全民與有榮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