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真正錢滾錢!5檔貨幣基金最強王者出爐!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台股高檔震盪,市場資金加速避險,國內貨幣基金總規模狂衝至 1.2 兆元,年增幅達 38%。這波「資金大遷徙」趨勢,凸顯投資人正積極尋求高效率資產配置。其中,單檔基金創下 134% 驚人成長率,證明市場對具備低風險、高流動性、且免稅優勢的穩健停泊工具,需求正在爆發。(示意圖/PIXABAY)
台股高檔震盪,市場資金加速避險,國內貨幣基金總規模狂衝至 1.2 兆元,年增幅達 38%。這波「資金大遷徙」趨勢,凸顯投資人正積極尋求高效率資產配置。其中,單檔基金創下 134% 驚人成長率,證明市場對具備低風險、高流動性、且免稅優勢的穩健停泊工具,需求正在爆發。(示意圖/PIXABAY)

 

 

截至2025年10月底,統一強棒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達1,254.2億元,年增717億元、增幅134%,超越台新1699、群益安穩等老牌基金,登上國內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王,報酬表現亦居同類前段班。

台股近期處於高檔震盪,資金避險需求升溫,推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成為市場熱點。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2025年10月底,國內36檔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達到12,150億元,較2024年12月底的8,800億元成長了3,355.7億元,增幅高達38%。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統一投信旗下的「統一強棒貨幣市場基金」,其基金規模在短短10個月內激增717億元,年增幅高達134%,總規模來到1,254.2億元,一舉奪下國內貨幣市場基金的規模冠軍寶座。

統一強棒貨幣市場基金今年以來的成長幅度與速度不僅傲視群雄,更對整體市場有明顯帶動效果。統一投信僅靠此一檔基金,即貢獻了全體市場增幅中的五分之一以上,成為推升國內貨幣型基金規模的主要動力,也讓統一投信的市場地位明顯上升,從2024年底排名第八,一口氣躍升為第三大國內貨幣型基金投信。

從報酬率表現來看,根據晨星統計,截至2025年10月31日,統一強棒貨幣市場基金近一年報酬率為1.56%,不僅高於同類型基金平均值的1.45%,在近三年平均報酬率上亦達4.09%,同樣超越市場平均的3.93%,顯示該基金不僅規模快速擴大,投資績效也同樣具備競爭力。

排在統一強棒之後的,是「台新1699貨幣市場基金」,目前規模為1,201億元,今年以來成長128億元,年增幅為12%。雖然成長幅度較為保守,但仍穩居市場第二。台新1699長期受到法人與機構資金青睞,憑藉其穩定操作風格與穩健收益,一直是貨幣型基金的指標商品。

第三名的「群益安穩貨幣市場基金」則以893.5億元緊追在後,今年增加229億元,年增幅達35%,展現出資金在選擇穩健商品時的青睞程度。其穩定的成長節奏與收益分配策略,特別受到中型資金與一般投資人信任。

「富邦吉祥貨幣市場基金」與「兆豐寶鑽貨幣市場基金」分別排名第四與第五,規模分別為798.2億元與765.2億元。兩者今年以來規模均成長逾200億元,其中兆豐寶鑽年增幅達40%,略高於富邦吉祥的36%。這顯示出在高利率環境下,市場資金積極轉向具高流動性與低風險的貨幣型基金商品,而這兩檔基金的操作風格與規模基礎也讓它們成為大戶資金配置的首選。

統一投信進一步指出,統一強棒貨幣市場基金不僅受到法人青睞,近年來更成為家庭緊急備用金與短期資金管理的熱門工具。該基金風險報酬等級為RR1,為最低風險級別,投資門檻僅需一萬元,且透過統一投信官網申購與買回皆享有0手續費優惠。操作上亦極具靈活性,只要在營業日上午11點前申購、下午4點前辦理買回,資金最快隔日即可入帳,極具流動性。

此外,統一強棒所投資標的皆為新臺幣計價資產,無匯率風險,且基金於台灣註冊,買賣所得資本利得屬免稅項目,對於追求低風險、免稅收益、且流動性高的投資人來說,具備相當高的吸引力。

整體而言,國內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大幅成長反映資金對穩健收益工具的青睞,而統一強棒貨幣市場基金無論在規模成長、績效表現、操作彈性或稅務優勢上皆具亮點,已然成為市場資金的新寵。在未來利率與市場波動不確定性持續升溫之際,此類穩健且靈活的資產配置工具,預期仍將是資金關注的焦點。

 

台股高檔震盪,市場資金加速避險,國內貨幣基金總規模狂衝至 1.2 兆元,年增幅達 38%。這波「資金大遷徙」趨勢,凸顯投資人正積極尋求高效率資產配置。其中,單檔基金創下 134% 驚人成長率,證明市場對具備低風險、高流動性、且免稅優勢的穩健停泊工具,需求正在爆發。(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
台股高檔震盪,市場資金加速避險,國內貨幣基金總規模狂衝至 1.2 兆元,年增幅達 38%。這波「資金大遷徙」趨勢,凸顯投資人正積極尋求高效率資產配置。其中,單檔基金創下 134% 驚人成長率,證明市場對具備低風險、高流動性、且免稅優勢的穩健停泊工具,需求正在爆發。(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