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6)日出席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舉辦的「114年工商早餐會」,首度對外說明對美經貿談判的最新進展。他指出,目前「技術性磋商」階段已經完成,雙方正進入最關鍵的「文書交換」流程,未來可能以「台灣模式」作為雙邊合作的新標準,為雙邊經貿架構帶來新契機。
卓院長並透露,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因全程投入台美談判事務,無法親自出席早餐會,「這半年她幾乎天天與美方談判團隊開會,將台灣產業的需求與投資模式完整傳遞出去。」目前雙邊已就主要議題達成共識,只待最後確認文件內容並完成正式簽署。
針對外界關心的「台灣模式」,卓榮泰強調這是台美雙方量身訂做的創新策略。他指出,此模式強調「企業先行、政府後援」,由台灣企業自主決定投資方向與產業布局,美方則提供設廠行政協助、園區土地與營運配套,而我國政府則透過金融保證等機制提供制度性支持。
「這不是將產能外移,而是讓台灣的優勢延伸出去,把我們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全球,也服務到我們自己的企業,」他說明,這不僅能提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也有助於強化中小企業的全球化能量。
面對今年的經濟表現,卓榮泰表示,「我們不只達標,有些甚至提前超標。」他指出,2024年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達4.4%,前三季分別繳出5.45%、8.01%、7.60%的佳績,即便第四季稍降,全年仍維持高檔。
「我們的『二上一下一平穩』政策正在實現,」他說明,所謂「二上」是指經濟成長率平均超過3%、人均GDP突破4萬美元,「一下」是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平穩」則是CPI穩定控制在2%以下。2023年人均GDP為33,983美元,今年已升至38,066美元,卓預估「2026年即可提前達標」。
卓榮泰指出,中央政府總預算達新台幣3兆350億元,規劃出兩大主軸:「AI十大建設」與「國力十大新動能」。其中AI建設聚焦在主權AI系統、全國算力基礎建設、AI核心技術(如細光子、AI機器人與電子電腦)與區域平衡佈局,盼將台灣打造成「全民智慧生活網」。
至於國力十大動能方面,則涵蓋五大信賴產業、都市更新、觀光振興(包括北北基「北圍之巔」、南部「微笑南灣」)、長照3.0、婚育宅、0至6歲育兒政策、文化與體育推動,以及全台六大產業生活圈建設,如「首都圈藍帶」、「中部精密核心」、「南部新系」與「花東慢活帶」。
「光是長照3.0就編列1153億預算,0到6歲國家一起養更達1016億元,」卓強調,明年各項重大政策都將在預算支持下落實。
不過,卓榮泰也語帶沉重地指出,目前中央政府總預算仍卡在立法院,尚未展開實質審議。「如果到明年1月1日前無法通過,整個國家會寸步難行,今天報告的政策也都將是空話,」他直言,政府將無法依法執行預算,許多重要工程與社福政策將全面停擺。
尤其在《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通過後,明年度中央政府恐須新增舉債高達5,600億元,超出《公債法》15%的流量限制。他強調,這是全國性的重大財政議題,呼籲工商界發揮影響力,督促立院審慎審議、如期通過總預算,「這不是為了政府,是為了全民與產業。」
針對業界最關切的勞動力議題,卓榮泰也提出具體對策,包括「加薪換名額」機制,只要企業加給本國勞工2,000元,就能申請一名外籍技術工名額,兼顧照顧本勞與補足缺口。
此外,資深移工不必返鄉可續留、碼頭與旅宿業外勞配額放寬、提高移工比例上限等,也將在2025年全面上路。他強調,「本國勞工優先」仍是政策核心,但政府會靈活補位,讓產業能順利運作、不中斷。
「我們的目標明確、藍圖清晰,也有社會與產業的支持,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讓預算過關,讓政策落地,」卓榮泰最後語重心長表示。
「否則今天這場早餐會,可能只是白吃了一頓,白講了一場報告。」他提醒所有人,國家推進靠的是制度與協作,「讓我們一起走到預算執行的那一步,才是真正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