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新聞幕後/美俄同站反烏立場 可能掀起的國際波瀾
  • A-
  • A
  • A+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美國聯合國投票態度正是背離過去支持烏克蘭(右為澤倫斯基)立場。(圖/翻攝自ZelenskyyUa X)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週年之際,聯合國就兩項關於烏克蘭戰爭的決議案進行了表決,與過往熟悉的美國立場不同的是,此次在美國與俄羅斯24日(美國時間)一起投票反對聯合國大會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決議;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投票反對烏克蘭和歐洲支持的決議,導致其與長期的歐洲盟友產生分歧,與戰爭侵略者站在一起。

回顧俄烏糾葛11年紛爭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當年美國迅速譴責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聯合歐盟對俄實施制裁,並開始向烏克蘭提供非致命性軍事援助(如防彈衣、醫療裝備)。同時,美國在聯合國多次支持譴責俄羅斯的決議案,強調烏克蘭的主權。

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後,美國大幅提升支持力度,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致命性武器(如標槍飛彈、海馬斯系統),並協助訓練烏軍。美國還推動對俄更嚴厲的制裁,如凍結俄央行資產、限制能源出口,並在聯合國大會上支持2022年3月2日的決議案(141票贊成,譴責俄羅斯侵略)。

此外,前美國總統們對烏克蘭態度一項友善,多次接待烏克蘭領導人,並透過北約框架強化對烏克蘭的承諾,推動其最終加入北約的目標,以實現維護國際法、支持民主國家、遏制俄羅斯擴張的目標。這種支持在共和黨與民主黨執政時期都相對一致,儘管具體政策力度有所不同。例如,歐巴馬時期更注重外交與經濟壓力,拜登時期則大幅增加軍援。

然而,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後,提出要迅速解決俄烏戰爭的理念,但川普做法是在2月12日致電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希望終結這場歷時三年的戰爭,雙方展開談,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及歐盟卻被排除在外,且川普多次公開表示,希望烏克蘭以稀土及其他關鍵礦產(如鈾、鋰、鈦)換取美國的援助。他認為,美國過去對烏克蘭的巨額支持(據其估計近3000億美元)應有回報,而烏克蘭的稀土資源被視為「擔保」。

在此背景下,美國可能要求烏克蘭承諾資源開發權,以此作為參與或促成俄烏和平談判的前提,試圖將經濟利益(稀土控制權)與地緣政治目標(結束戰爭)結合,背離過去無條件支持烏克蘭的政策。當24日的聯合國大會表決中,美國對烏克蘭與歐盟提出的決議案投下反對票,這一舉動與其過往立場形成鮮明對比。該決議案譴責俄羅斯侵略,要求俄軍立即撤出,並重申對烏克蘭領土完整的支持,獲得93票贊成,18票反對,65票棄權。反對票陣營包括美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北韓等。

這一轉變震驚國際社會。烏克蘭外長稱其為「背叛」,歐洲盟友(如法國、德國)批評美國「放棄原則」。美國國內也有反彈,部分國會議員認為此舉削弱了對民主的支持。《工商時報》曾對美國現有態度感到憂慮,發出社論指出,「美國對歐洲課徵高關稅即將上路,歐盟也揚言報復。美國與歐洲的傳統邦誼瀕臨破裂,而中國正積極經營中歐關係,由此而生的變化將牽動全球經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