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金管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與金融科技雙軌並進,積極建構資金與創新匯聚的核心金融基地。資產管理總規模已近34兆元,政策啟動後增長逾2.3兆元。(圖/翻攝自金管會直播網站)
為厚植台灣金融體質並提升國際競爭力,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自113年9月起,以「留財與引資並重」、「投資台灣支持產業發展」為雙主軸,啟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提出五大重點計畫及16項策略,強調透過法規鬆綁、程序簡化、人才強化與創新機制,壯大台灣金融市場規模,並打造具台灣特色的資產管理體系。截至114年3月底,金融業資產管理總規模已達近34兆元,較計畫推動前成長約2.3兆元,政策成效逐步顯現。
資產管理發展方面,金管會預計於兩年內完成54項法規鬆綁與業務開放,已完成25項,並報送立法院審議延長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租稅優惠年期等修法草案。同時,推動銀行全面開辦高資產業務,並採分級管理,自今年3月開放以來,已有3家銀行取得核准,多家持續洽詢中。金管會也積極推動地方資產管理專區,選定具港都特色的高雄市設立試辦區域,開放38項業務試點運作,預計7月正式上路,目前已有35家金融及專業機構表達進駐意願,涵蓋銀行、證券、投信、壽險及國際會計師事務所。
為拓展資本市場活水,金管會推動「台灣創新板2.0」,於114年初取消合格投資人門檻,並強化創新性審查機制,截至4月底,創新板日均成交值為前一年度同期1.8倍,帶動新創企業上市意願。另也創設「台版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第一階段由集中保管結算所協助設立專戶,資產管理業者讓利提供手續費與經理費優惠,預計114年6月完成建置,後續將與相關部會協調研議租稅優惠以提高參與率。
ETF政策方面,金管會開放主動式與多資產ETF,目前已有18家投信表達發行意願,已有9檔送件申請,其中首檔主動式ETF已於5月5日掛牌,亦已公告日本為我國承認的基金註冊地,預計第3季完成首檔台日跨境ETF掛牌。同時吸引國際資金布局台灣,已有3家外銀子行、1家分行進入高資產財富管理業務,並表達進駐專區意願;3家外資投信亦計畫增設台灣區域中心或擴編員額。
在金融人才培育方面,金管會與政治大學、中山大學及台灣金融研訓院合作,開設國際資產與財富管理相關課程,並要求銀行從業人員參與一定時數培訓,強化專業能量。
在數位與科技金融方面,金管會近年加快推動金融科技落地,推動包括業務試辦、虛擬資產監理、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數位保險公司與金融科技聯盟等五大關鍵措施。首先於113年10月發布新制,大幅放寬業務試辦適用範圍,涵蓋行政規則、函釋與自律規範,並建立普惠金融案件優先審查制度,自113年5月至114年4月底,已核准21件業務試辦申請,包含銀行業2件、證券期貨2件與保險業17件。
其中最受矚目的虛擬資產服務專法部分,金管會採四階段推動策略,第一階段自110年起即實施VASP防制洗錢辦法,113年再啟動VASP公會成立與登記義務,明訂未完成洗錢防制登記者將負刑責。目前已於114年5月24日完成專法草案預告,預計6月底前報送行政院審議,未來將成為台灣首部虛擬資產監管專法,建立VASP(虛擬資產服務業)管理架構、資本與營運規範、投資人保障及風險控管機制,以健全市場秩序。
此外,金管會亦與集保結算所及金融機構組成「RWA代幣化小組」,以國內外債券及基金為標的進行概念驗證,目前進入模擬測試階段,預計114年底完成期末報告,冀望提高有價證券交易與交割效率。在數位保險方面,金管會修法放寬設立條件,將「純網路保險公司」改稱「數位保險公司」,調降資本額門檻、放寬股東組成限制並允許設立實體據點,預計7月開放業者申請。
為擴大跨域創新與產業聯防,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於114年2月組成「金融科技產業聯盟」,設立AI防詐、資料無塵室、創投母基金及跨業數據共創等四大工作圈,展現產業自主創新動能。聯盟將以母基金模式募集2至3億美元,首輪1億美元募資預計年底完成。
金管會表示,將持續滾動式檢討政策,結合金融科技、資本市場與資產管理三力,營造友善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生態,吸引國內外資金來台、留台,推升我國金融服務深度與產業競爭力,穩步實現「二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邁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