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王文承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最快將於本週宣布半導體進口關稅政策。他近日強調,關稅「可能從原先的100%一口氣拉高至300%」,消息一出,立即在科技產業與消費者間引發高度恐慌。根據《日經亞洲》報導,若有企業能從這波晶片關稅政策中受益,最可能的就是英特爾;而台積電、三星等外國晶圓代工龍頭,雖有望最終獲得豁免,但所付出的代價恐怕不小。
川普於15日表示,最快「下週或下下週」就會針對鋼鐵與半導體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初期稅率將較低,目的是吸引企業回流美國生產,待美國本土製造能力建立後,關稅將逐步提高,「可能高達200%、300%」。不過,部分已在美國投資設廠的企業,有望爭取豁免資格。
韋德布希證券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指出:「這比較像是一場政治戲碼,但大型科技公司已學會如何在新政策下調整策略。我認為,川普更多是語言上的威嚇,而非馬上會有實質行動。」
不過,《日經亞洲》也提醒,川普的「寬大政策」恐不適用所有企業。儘管台積電與三星近年投入數百億美元在美國設廠,部分資金仰賴拜登政府的《晶片與科學法案》補助支持,但這樣的投資規模未必能讓川普感到滿意。以台積電為例,雖然在3月宣布擴大對美投資至1650億美元,仍可能無法輕易換取豁免。
艾夫斯補充道:「台積電和三星畢竟是外國企業,要取得豁免的門檻比美國本土企業高得多,但我認為他們最終仍會被豁免,只是過程會更辛苦。」
至於成熟製程晶片方面,由於利潤本就微薄,不少企業難以承擔轉移至美國設廠所需的高昂成本與供應鏈挑戰。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這類晶片價格原本較低,即使遭遇300%高關稅,從每片1美元漲到3美元,雖有衝擊,但對市場而言仍在可接受範圍內。
若說誰能從此政策中真正受益,業界普遍點名英特爾。一名加州晶片業高階主管透露:「現在確實有外部客戶想與英特爾合作,因為他們不想過度依賴台積電。不過,轉向新的代工廠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龐大投資,英特爾仍需付出努力來爭取客戶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