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陳佳鈴報導

工具機產業再現「做四休三」。繼瀧澤科宣布鼓勵員工集中排休後,上市櫃大廠程泰(1583)集團昨(4)日正式通知協力廠,將自9月至11月實施「階段性休假制度」,每週部分周五或周一休假,合計三個月將多出12天假期。
「做四休三」短期措施 因應訂單減少
程泰與亞崴兩廠在台灣共約800名員工,會長楊德華表示,此舉並非「無薪假」,而是彈性調整班表,以因應近期訂單減少。他強調,公司營運仍屬正常,此為短期措施,後續將依市場情況滾動檢討。
楊德華指出,當前全球景氣受美國關稅影響,台灣工具機業更面臨新台幣升值的雙重壓力。他直言:「台灣廠商淨利能達30%、40%的不多,但卻要承受比日韓多10%的關稅,再加上匯率升值近10%,廠商根本全數被打趴。」他呼籲政府正視匯率問題,參考日韓作彈性調整,協助業者維持國際競爭力。
整體產業陷入困境 氣低迷衝擊大於疫情
動部中彰投分署統計,目前中彰投已有48家機械設備廠通報減班休息,金屬製品業22家、其他運輸工具與零件製造業14家,也面臨同樣困境。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指出,「做四休三」情況日益普遍,若市場持續不振,不排除下一波將走向裁員。他表示,工具機業者普遍採行五大因應措施,包括:逐步推動「做四休三」、暫停產學合作、限縮外籍移工引進、延緩招募新人,最終不得已才會進行人力精簡。
放電加工機大廠慶鴻機電總經理王陳鴻也透露,已有五家協力廠關閉,甚至有客戶公司在業務員登門拜訪時已經拉下鐵門。他直言,這波衝擊比疫情期間更為嚴峻,對產業造成的壓力前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