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起了大早趕了晚集?台灣談判錯過關鍵 汪浩警告「未來將被動到底」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美國宣布對台課徵20%暫時性關稅,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汪浩批評台灣錯失與美同步完稿時機,談判節奏明顯落後,較日韓已完成談判,台灣仍處於被動接單的不利位置,美方併案處理半導體關稅,暗示對台戰略期待與壓力並存。(示意圖/PIXABAY)

▲美國宣布對台課徵20%暫時性關稅,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汪浩批評台灣錯失與美同步完稿時機,談判節奏明顯落後,較日韓已完成談判,台灣仍處於被動接單的不利位置,美方併案處理半導體關稅,暗示對台戰略期待與壓力並存。(示意圖/PIXABAY)

針對美國白宮於7月31日正式宣布,對台灣課徵20%的「暫時性關稅」,引發政商界廣泛議論。政治評論員汪浩今(1)日於個人社群平台發表評論直指,此舉雖屬階段性安排,仍非最終定案,但就當前國際談判布局而言,台灣卻已明顯落後於如日本、南韓等主要貿易夥伴。他形容此局勢為「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直言令人遺憾,並呼籲政府團隊應正視自身在談判節奏與戰略佈局上的缺口。

汪浩指出,20%的關稅目前雖為「暫時性稅率」,理論上仍存在後續談判空間,但在事實上,這已成為美方對各國進行經濟整隊時的策略指標。相較之下,日本與南韓已順利完成談判、取得15%以下的優惠稅率,而台灣雖早期即投入談判,甚至在技術性磋商方面已完成大部分內容,但卻因未能如期完成總結會議程序,導致美方先行公告對台關稅稅率,台灣只能被動接受,喪失談判主導與政治宣示的時機。

他進一步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在此次關稅公告中,特別將原本適用於《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屬於國安層級的半導體產品項目,與一般關稅項目一併併案處理,顯示美方對台灣在全球供應鏈與戰略產業中的角色有更高層次的政治期待。汪浩認為,這雖是一種戰略肯定,但也同時提高了我方在談判中需面對的壓力與門檻。若台灣政府在產業開放、尤其是關鍵科技領域上仍採保守立場,將可能無法換取對等讓步,進而長期承受貿易不利條件。

他也指出,台灣目前對於部分產業仍抱持強烈保護意識,特別是在農業、通訊設備、本地中小製造業等領域,雖反映出來自民間與立法機關的政治壓力,但若執政當局未能妥善處理這些內部阻力,使整體貿易協議長期卡關,終將損害更廣泛的國家利益。他強調:「談判不是單看技術,也不只是經濟數字,更多時候是政治節奏與戰略判斷的比賽。」

汪浩學歷背景包括北京大學法律系學士,以及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國際關係博士,長期關注台美關係、東亞戰略局勢與全球貿易秩序重構。他強調,台灣本有機會在第一輪全球貿易重整中搶得先機,但若繼續陷於內部程序與政治妥協,將失去與主要貿易夥伴「同步交卷」的節奏,也削弱國際觀感與談判籌碼。

他最後呼籲,行政團隊必須調整決策節奏,重新盤點我方在關鍵議題上的讓步空間與核心利益,盡快與美方完成正式總結協議程序,爭取降稅談判的有利條件。否則,這20%的「暫時性關稅」恐將變成「結構性不平等」,讓台灣在國際供應鏈重組與市場開放新格局中處於長期被動。執政團隊唯有在產業保護與貿易開放之間取得明確策略平衡,方能避免談判努力功虧一簣,真正落實所謂的「經濟韌性」與「國際對等」。

美國宣布對台課徵20%暫時性關稅,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汪浩批評台灣錯失與美同步完稿時機,談判節奏明顯落後,較日韓已完成談判,台灣仍處於被動接單的不利位置,美方併案處理半導體關稅,暗示對台戰略期待與壓力並存。(圖/資料畫面)

▲美國宣布對台課徵20%暫時性關稅,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汪浩批評台灣錯失與美同步完稿時機,談判節奏明顯落後,較日韓已完成談判,台灣仍處於被動接單的不利位置,美方併案處理半導體關稅,暗示對台戰略期待與壓力並存。(圖/資料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