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上週國際金價先跌後漲,受美國就業數據疲弱推升至3,360美元上方,美歐達成關稅協議及美元走強,週初壓抑金價跌破3,270美元關口,路透調查顯示分析師上調金價中位數,2026年有望挑戰4,000美元。(示意圖/PIXABAY)
上週國際黃金現貨價格(Spot Gold)於7月28日開盤報每盎司3,333.75美元,最高出現在8月1日的3,363.20美元,最低則在7月30日觸及3,267.79美元,最後收在3,362.51美元,全週漲幅0.80%,上漲26.58美元。金價走勢呈現先跌後漲,週初受到美歐關稅協議拍板、美國PCE通膨回溫以及美聯儲維持鷹派政策立場等因素影響,市場避險情緒降溫,金價一度跌破3,270美元。然而,美國7月非農就業數據意外疲弱,市場再度燃起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美元轉弱推動金價急漲。
週初美歐達成協議,多數歐盟輸美商品關稅由30%降至15%,加上美中關稅休兵延長三個月,緩解全球貿易戰升溫憂慮,美元指數走高至98.6,壓抑金價跌落3,330美元。隔日金價在跌破季線後吸引買盤回補,一度回升至3,334美元,但隨後美元再度走強,加上美國經濟數據亮眼,金價回落至3,330美元以下。週三公布的ADP就業人數與第二季GDP年增率均優於預期,美元指數續漲至99.8,金價觸底3,267.79美元後稍微回升。週四因鮑威爾政策聲明刪除「經濟不確定性已減弱」的表述,市場對未來轉向寬鬆仍抱期待,金價一度反彈站回3,300美元之上,但PCE與核心PCE年增率分別達2.6%與2.8%,顯示通膨壓力不減,美元突破100關口再度壓低金價至3,290美元。週五非農就業大幅不如預期,失業率升至4.2%,美元指數急跌摜破98.7,金價順勢飆破3,360美元關卡。
橋水基金創辦人雷.達里歐指出,美國債務已達GDP的125%,財政赤字佔比7%,警告可能重演1930年代或1970年代的貨幣危機,並建議將15%資產配置於黃金或比特幣,他本人更偏好黃金,視其為應對全球經濟動盪的穩定資產。路透社最新調查顯示,40位分析師與交易員預測今年金價中位數為3,220美元,2026年將達3,400美元,若美國財政惡化,年底有機會衝上4,000美元。白銀亦受關注,預估2025年均價34.52美元,2026年38美元。世界黃金協會指出,中國黃金需求自2013年巔峰以來已減少49%,但印度2024年黃金需求卻重返800公噸大關。
近期中國黃金ETF因漲勢放緩出現資金外流,7月淨流出32億元人民幣,資金轉向股市;富達國際則認為,在美聯儲可能降息、美元走弱及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的背景下,金價有望在明年底挑戰4,000美元。
展望本週,雖然金價短線急漲可能引發獲利了結,但技術面顯示日線與週線均守穩各均線之上,空方壓力略為緩解,支撐區落在3,350、3,330與3,300美元,壓力區則在3,375、3,400與3,440美元。市場將持續關注美中貿易談判進展,若傳出利好恐削弱避險需求抑制金價,反之則可能推升金價進一步挑戰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