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銅板快滅絕?小錢懶得掏直接掃碼就好 行動支付小額交易首度超越現金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MIC 調查顯示,台灣行動支付滲透率首破九成,曾使用比例達 92%。尤其在 50 元以下小額消費,行動支付使用率 46% 首度超越現金 42%,顯示支付行為出現結構性轉折。小額支付選擇行動支付的比例首度勝過現金,凸顯「不想帶零錢」成為主流需求。便利性已讓行動支付滲透日常消費場景,台灣市場正式進入「行動優先」時代。(圖/資料照片)
MIC 調查顯示,台灣行動支付滲透率首破九成,曾使用比例達 92%。尤其在 50 元以下小額消費,行動支付使用率 46% 首度超越現金 42%,顯示支付行為出現結構性轉折。小額支付選擇行動支付的比例首度勝過現金,凸顯「不想帶零錢」成為主流需求。便利性已讓行動支付滲透日常消費場景,台灣市場正式進入「行動優先」時代。(圖/資料照片)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最新發布《2025年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指出,台灣行動支付滲透率已達新高,曾使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者比例首度突破九成(92%)。更值得注意的是,在50元內的小額消費,行動支付(46%)的使用比例首度超越現金(42%),這是國人支付習慣重大轉折的一刻。

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指出,對於小額消費,民眾選擇行動支付代表「不想再帶零錢」的需求正在成為主流。從便利性來看,行動支付已不僅是大額交易的工具,而是滲透到日常最頻繁的小額消費場景,顯示台灣支付市場已正式邁入「行動優先」時代。

出國旅遊熱潮推升跨境支付 年輕族群最積極

隨著疫情後國人旅遊熱潮回升,跨境支付成為另一大亮點。調查顯示,2024年曾使用跨境支付的比例達19%,較2023年的12%大幅成長。其中,18至25歲族群的使用比例高達36%,居所有年齡層之冠。

胡自立分析,這波成長來自兩大動能:一是出國人次顯著增加,二是國內主要電子支付業者積極推動跨境支付,尤其針對台灣人最愛旅遊的日本與韓國推出優惠方案。數據也顯示,約六成跨境支付用戶曾在日本使用,印證了此趨勢。

行動支付使用率持續攀升 實體卡、現金逐步退場

調查進一步指出,常用行動支付的比例已突破八成(84%),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實體卡(71%)。相較2023年,兩者差距由7%擴大至13%。整體支付工具中,僅行動支付呈現正成長(+5%),其他如實體卡、現金(65%)、儲值卡(49%)、先買後付(13%)均呈微幅衰退。

觀察使用頻率變化,69%的消費者表示增加了行動支付的使用頻率,而高達51%的消費者減少使用現金。消費結構上,91%的交易金額集中在1,000元以下,其中200元內的小額消費成長最多(由2023年的27%增至2024年的32%)。值得注意的是,大額支付的接受度也逐漸提升,3,001元以上交易比例由35%增至37%。

用戶安裝款數與使用頻率呈正相關

在使用款數方面,86%的消費者使用5款以內的行動支付,其中61%僅使用3款以下。不過,使用6款以上的「重度用戶」比例,已從2022年的11%增加至2024年的14%。胡自立指出,安裝款數與使用頻率呈正相關,主要原因在於不同通路的需求差異,讓重度用戶更傾向安裝多款支付App。

綁定方式變化:儲值帳戶躍升第二

消費者綁定支付工具的方式也出現結構性變化。2024年,電子支付儲值帳戶(45%)從原本第四名躍升至第二名,僅次於手機信用卡(70%)。相對之下,手機信用卡使用率微幅下滑1.3%,手機金融卡/銀行帳戶(43%)、第三方帳戶(40%)、手機儲值卡(29%)等也出現小幅下滑。

胡自立分析,儲值帳戶綁定的快速成長與國內業者積極推廣有關,但挑戰依然存在,例如預先儲值降低綁定意願,或是消費客單價難以比擬信用卡等問題,使得要改變國人長年依賴信用卡的習慣並不容易。

支付金融服務使用比例持平

除了支付功能外,57%的用戶曾使用消費以外的支付金融服務,與過去三年相差不大。最常使用的五大服務依序為:拆轉帳與轉贈點數(38%)、開設銀行數位帳戶(23%)、線上保險(11.4%)、投資理財(10.8%)與線上貸款(6.1%)。其中,線上保險增加1.5%,投資理財增加1.1%。

胡自立指出,支付金融的發展速度偏慢,原因在於多數消費者仍將行動支付與「小額消費」連結,對其結合金融的認知不足。雖然小資族願意嘗試小額投資或線上保險,但整體而言,金融服務仍是傳統銀行的主場,對資源有限的電子支付專營業者而言,挑戰不小。
未來趨勢:跨境支付需求續增

針對未來意向,調查顯示用戶最有意願持續或開始使用的前五大支付金融服務為:拆轉帳與轉贈點數(44%)、跨境支付(25%)、開設銀行數位帳戶(25%)、財務管理(23%)、先買後付(22%)。其中,跨境支付從去年的第四名竄升至第二名,成為未來重要趨勢。

不過,調查也顯示,相較2023年,使用意向普遍下滑,降幅最大的前三名依序是財務管理(-7.7%)、拆轉帳與轉贈點數(-5.8%)、開設銀行數位帳戶(-5.3%)。顯示消費者對於支付金融服務的熱情稍微降溫,可能與市場宣傳不足與使用體驗尚待提升有關。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於2024年第三季進行,透過網路問卷方式,為期兩個月,共回收有效樣本5,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1.39%。

行動支付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逐漸取代現金的主流支付方式。從小額交易到跨境支付,台灣消費者的支付習慣正快速轉型。雖然跨境支付與支付金融仍在起步,但隨著旅遊熱潮與業者持續推廣,未來行動支付生態系的滲透率有望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