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出口動能急凍!中國對美出貨暴跌33%「半年最慘」全球供應鏈拉警報
  • A-
  • A
  • A+

圖、文/CTWANT

中國8月對美國的出貨量驟降33%。(圖/CTWANT提供)
中國8月對美國的出貨量驟降33%。(圖/CTWANT提供)

中國8月對美國的出貨量驟降33%,整體出口增速也放緩至6個月來的最低水準。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針對「轉口貿易」(transshipments)的政策產生壓力,加上企業提前出貨的動能減弱,出口表現受到了顯著影響。與此同時,中國自美國的進口量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

據《CNBC》援引海關數據報導,中國8月的總出口若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長4.4%,為2月份以來最低增速,也低於《路透社》調查經濟學家預測的5.0%。增長放緩部分反映了基期效應,因為去年同期中國出口創下近1年半來最快的增速。

進口方面,8月同比增長1.3%,低於《路透社》預估的3%。這是自6月恢復增長以來連續第3個月上升,但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就業不穩等因素仍然壓抑需求。

隨著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持續對各國的輸美貨品施加壓力,中國越來越依賴替代市場,尤其是東協、歐盟、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然而,沒有任何單一國家能與美國相提並論。美國仍是中國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截至8月已吸收價值283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而同期中國出口至歐盟則達5410億美元。

8月11日,北京與華盛頓同意延長關稅休戰90天,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維持在約55%,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則約為30%。不過,縱使中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在8月底訪問華府,雙邊談判似乎仍難以突破。

報導補充,為了避開美國關稅,中國出口商過去依賴將貨物轉運至第3國再出口的方式,但這種策略正面臨美方日益嚴格的審查。而美國也在7月宣布,對任何被認定為轉運的貨物徵收40%的關稅。分析人士警告,這可能會在未來數月拖累中國的出口數據。

另一方面,1項出口導向的民間調查「RatingDog製造業整體採購經理人指數」(RatingDog PMI)顯示,中國8月製造業活動遠超預期,主要受益於新出口訂單回升,顯示外部需求仍具韌性。此外,中國預計本週稍晚將公布2項重要的通膨數據,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對此,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中國PPI仍將「深度負值」,同比下降2.9%,但在北京「反內捲」政策(anti-involution)抑制過度削價競爭,以及上游原物料價格近期上漲的推動下,月度數據可能轉為正值;該行同時預估中國CPI在8月同比下滑0.2%,為「適度負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