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退休還在繳房貸卡債?專家警告:被帳單綁死恐成隱形炸彈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退休若仍背負房貸、信用卡或醫療債務,將大幅壓縮有限的退休金與生活費。若再遇上長照需求,每月開銷動輒3至5萬元,財務壓力恐瞬間放大。專家提醒,應及早清理高利率債務、妥善規劃收入來源,才能在黃金歲月中真正享受安穩生活。(示意圖/PIXABAY)
退休若仍背負房貸、信用卡或醫療債務,將大幅壓縮有限的退休金與生活費。若再遇上長照需求,每月開銷動輒3至5萬元,財務壓力恐瞬間放大。專家提醒,應及早清理高利率債務、妥善規劃收入來源,才能在黃金歲月中真正享受安穩生活。(示意圖/PIXABAY)

 

 

退休若仍背負房貸、信用卡或醫療債務,將大幅壓縮有限的退休金與生活費。若再遇上長照需求,每月開銷動輒3至5萬元,財務壓力恐瞬間放大。專家提醒,應及早清理高利率債務、妥善規劃收入來源,才能在黃金歲月中真正享受安穩生活。()

在台灣,「寧可欠銀行,也要有間房」幾乎是很多世代共同的心聲。房貸壓力對不少家庭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加上信用卡循環利息、子女教育費用,甚至是協助家人創業的借款,許多人其實早已習慣「跟債務共存」。但當人生逐漸走向退休,如果還背著大筆貸款,日子可能就不像想像中那麼安穩了。

不少台灣人會認為,退休金只要夠繳房貸、支付基本生活開銷就好,但財務專家提醒,這種想法其實很危險。因為一旦收入來源減少,任何突發的醫療支出、經濟波動,都可能讓退休生活陷入焦慮與不確定。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帶債退休」不再是絆腳石,而是可以被妥善管理的過程呢?

最近,美國財經專欄作家John Boitnott就在財經網站Due撰文,針對「退休債務管理」提出了不少具體做法。雖然文章主要是以美國情境出發,但裡面的觀念,其實也很值得台灣準備退休、或即將步入退休的人參考。

很多人以為退休後只要量入為出就沒事,但 Boitnott 強調,債務會吃掉你本來有限的退休收入。舉例來說,如果房貸或信用卡利息每個月就佔掉了大半,剩下的錢就會變得很吃緊,醫療費、日常支出甚至娛樂花費都可能被迫縮水。

除了財務層面,心理壓力也不可忽視。很多退休族最擔心的就是「錢不夠用」,尤其看到帳單一疊疊寄來,卻沒有穩定薪水能補上時,那種焦慮感會加倍。這其實和台灣不少長輩的心情很像:明明辛苦一輩子,卻到老還要擔心債務,根本談不上「安享天年」。

Boitnott 分析,美國退休族最常見的幾種債務大致有四類。其實對照台灣,情況也頗為相似:

房貸:這幾乎是最沉重的負擔。根據美國研究,65到74歲還背房貸的人越來越多,比例甚至從1998年的29%增加到2022年的38%。台灣也有不少人,因為房價高漲,40歲才開始背房貸,退休時還清光的機率自然不高。

信用卡債:利息高,加上收入有限,最容易惡化成「以債養債」。在台灣,許多人習慣刷卡分期,但退休後固定收入減少,這些分期可能成為壓垮財務的負擔。

醫療費:這點更貼近台灣現實。雖然台灣有健保,但重大疾病、長照費用往往仍需要自付一大筆。很多人為了醫療借錢,等於用未來生活去換現在的健康。

學貸或家人相關債務:在美國,不少長輩還在替子女或孫輩背學貸。台灣的情況則是,父母可能為了支持孩子出國念書或創業而貸款,導致退休生活更加吃緊。

那麼,假如真的帶著債務退休,有沒有解方?Boitnott 提供了一些方向。

第一,優先處理高利率債務。就像醫生先救急症一樣,信用卡這種利率高、滾得快的債務要優先解決,不然再多的存款也會被利息吃光。

第二,考慮縮小居住空間。在美國,有些人會賣掉大房子搬去小一點的社區,不僅房貸壓力減輕,生活費也隨之下降。台灣雖然「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很深,但現在年輕人少子化、人口外移,很多大房子到最後也用不上,提早思考是否要「以小換大」(賣大買小,換現金養老),可能更實際。

第三,增加額外收入。退休並不代表完全不工作,可以考慮兼職、接案,甚至是出租家中閒置空間。對一些台灣退休族來說,收租就是重要的被動收入來源。

第四,檢視非必要開支。旅行、娛樂固然重要,但若債務壓力沉重,適度縮減開銷,把錢先用來清債,才能換來未來真正的自由。

Boitnott 特別點出房貸的幾個解方,像是加速還款、再融資降低利息,甚至是出租部分空間。台灣其實也能借鏡。例如現在不少人會考慮「轉貸」到利率較低的銀行,或者乾脆將房子的一部分出租,讓租金抵掉部分房貸。

至於信用卡債,他提醒要盡可能做到「每月全額繳清」,避免利息雪球越滾越大。如果真的壓力太大,可以尋求債務整合或專業諮詢,避免拖到不可收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會有個危險的想法:「反正我有退休金或勞退帳戶,先拿來還債再說。」Boitnott 強烈反對這個做法,因為提前動用退休帳戶,不但會有稅務與罰款問題,更可能讓你失去未來最重要的生活保障。

對台灣人來說,勞保、勞退加上個人儲蓄,本來就已經不算充裕。如果為了清債提前「掏老本」,等於直接犧牲了未來安穩的生活。

除了清債,退休後更該避免再度陷入債務。Boitnott 提醒幾個原則:

一、建立緊急基金,避免小病小痛就刷卡借錢。

二、謹慎評估是否要替子女背債,因為「幫一次」可能換來的是「幫一輩子」。

三、大額消費前先想清楚,退休後收入固定,沒有太多重來的機會。

說到底,帶著債務退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計劃」。專家強調,最理想的退休生活不是一點債務都沒有,而是能妥善管理,讓債務不至於影響生活品質。別等到退休才驚覺債務壓力太大。提早規劃、積極面對,才有機會真正享受所謂的「黃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