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美債風暴未爆彈?中國把2262公噸黃金「搬回家」 黃金回國美元出局!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中國黃金儲備被指可能突破5000公噸,引發國際金融界震撼,外界推測中國大量購金,意圖降低對美元的長期依賴風險。(示意圖/PIXABAY)

▲中國黃金儲備被指可能突破5000公噸,引發國際金融界震撼,外界推測中國大量購金,意圖降低對美元的長期依賴風險。(示意圖/PIXABAY)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大幅增加黃金購買量,引發外界對北京試圖降低對美元依賴的戰略意圖猜測。截至2024年底,中國的黃金儲備可能已達5065公噸,遠超世界黃金協會(WGC)公布的2280公噸,足足高出一倍。這一差距引起全球金融分析師的廣泛關注,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分散其3.3兆美元外匯儲備、對沖地緣政治風險的策略之一。

自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凍結俄羅斯的美元和歐元儲備,促使全球央行重新審視美元依賴的政治風險。Money Metals黃金分析師紐文豪伊生(Jan Nieuwenhuijs)指出,這種「美元武器化」促使中國加速購買黃金。WGC數據顯示,人行於2022年底增加62公噸黃金,使儲備首次突破2000公噸。2023年,中國購入225公噸黃金,成為全球央行最大買家,2024年又新增44公噸,官方儲備達2280公噸,佔外匯儲備的5%。然而,紐文豪伊生認為,未公開的交易可能使實際儲備達到5065公噸,但這一數字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道明證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巴特·梅萊克(Bart Melek)表示,中國增持黃金旨在分散儲備,應對美國37兆美元債務的隱憂,該債務被認為正以不可持續的速度增長。黃金僅佔中國外匯儲備的6.7%,遠低於美國和德國的65%以上,北京因此積極增持黃金。梅萊克強調,黃金作為無交易對手風險、具內在價值的資產,可對沖美元貶值及潛在制裁風險,尤其在中美貿易緊張和關稅政策背景下。

自2022年10月起,中國連續購買黃金,2024年第一季新增27公噸,部分原因與台海緊張局勢下對西方制裁的擔憂有關。中國黃金儲備僅佔外匯儲備的4.3%,仍有進一步增加空間。五一假期後中國黃金需求復甦,推動金價上漲2.7%,突破每盎司3400美元,分析師預測金價可能升至4000至4500美元。

全球央行連續三年每年購入逾1000公噸黃金,亞洲央行尤為積極,WGC認為這反映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和資產保值需求。中國已從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將2262公噸黃金運回國內。外界猜測稱中國儲備可能高達3.2萬公噸。

對比來看,中國2280公噸的官方儲備排名全球第六,落後於美國(8133.5公噸)、德國(3352.6公噸)等。台灣持有422.69公噸,排名第12,凸顯黃金的避險角色。隨著金價飆升和央行分散投資,中國的黃金策略可能挑戰美元主導地位。儲備是否真超5000公噸尚待證實,但北京重塑全球金融格局的意圖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