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新聞幕後/以貿易戰之名 川普50%關稅如何撼動美國人手中那杯咖啡
  • A-
  • A
  • A+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川普以貿易之名發起的貿易戰爭,衝擊的是美國自家人手中那杯咖啡。(圖/翻攝自Pixbay)

▲川普以貿易之名發起的貿易戰爭,衝擊的是美國自家人手中那杯咖啡。(圖/翻攝自Pixbay)

7月9日(台灣時間7月1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Truth Social宣布自8月1日起對巴西全品項進口課徵50%關稅,遠超4月設定的10%基準,震驚正在等待關稅新數據的全球貿易國,也是迄今宣布23個國家當中最高稅率,因為美國2024年對巴西的貿易順差為74億美元,美國出口巴西佔比多過於進口,不存在川普信件中所稱逆差,若非逆差的高關稅稅率,更多的是打著貿易戰之名的「政治干預」;而巴西是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國,這場戰爭,犧牲的是美國人手中的每一杯咖啡。

政治恩怨拉開序幕

川普在給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的關稅信函中,特別在開頭寫道,巴西針對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審判是一項「獵巫」行動,應該立即停止。巴西總統魯拉表示,希望透過外交途徑解決,但如果與美國的談判失敗,他將啟動對等法案。他說:「若無法談成,對等法案就會啟動。如果他對我們徵收50%的關稅,我們也會對他徵收50%。尊重是好事。我喜歡給予,也喜歡獲得尊重。」美聯社報導稱,魯拉已下令外交官,若川普通知函送達位總統府,就予以退回。

撇開美國對全球經濟體的「政治」干預不談,這場對決不僅是兩國的角力,更是全球最大咖啡消費國對最大出口國的正面衝突。

美國人的咖啡命脈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費國,ICO(國際咖啡組織)統計2023年人均年消費4.2公斤咖啡豆(約400杯),總消費量達2600萬袋(每袋60公斤),占全球的20%以上。咖啡不僅是飲品,更是文化符號,從小我們看的美國電影中,一大壺美式咖啡是美國餐桌的標準配備,這樣的文化植入更散播到全球,使星巴克崛起。美國消費市場每天需要2億杯的供應量,而巴西作為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國,供應美國三分之一的進口咖啡,其阿拉比卡豆以穩定品質與價格,主導中價與即溶市場。

不少人以為越南作為第二大咖啡出口國能在這場黑金貿易中勝出,然而越南主產羅布斯塔豆偏苦,難以取代巴西阿拉比卡的角色。第三名哥倫比亞(1200萬袋)與宏都拉斯(600萬袋)雖產優質阿拉比卡,但多聚焦精品市場,難以滿足大宗需求;衣索比亞(450萬袋)豆紅遍全球,但產量分散與季節不穩,無法填補缺口。

供應鏈的斷裂危機

這場關稅戰讓美國咖啡產業陷入困境。烘焙業者與零售品牌正遊說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尋求特定咖啡品項的「技術性豁免」,以維持供應鏈穩定。若關稅持續,進口成本飆升將推高零售價格。行業估計,一杯1.29美元的即溶咖啡可能漲至1.79美元或更高,對美國民眾而言,這不僅是價格上漲,而是日常穩定的動搖,美國人手中的那杯咖啡,成了這場貿易戰的無聲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