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新聞幕後/櫃買中心發布ETF官方終極指南 小資投資懶人包出爐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櫃買中心推動ETF市場升級,主動式與多資產商品陸續推出,協助投資人靈活配置資產,ETF被稱為「懶人投資法」,讓小資族不必天天盯盤,也能用低成本參與市場漲跌,櫃買中心提醒投資人,購買ETF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了解費用結構及潛在風險。(示意圖/PIXABAY)
櫃買中心推動ETF市場升級,主動式與多資產商品陸續推出,協助投資人靈活配置資產,ETF被稱為「懶人投資法」,讓小資族不必天天盯盤,也能用低成本參與市場漲跌,櫃買中心提醒投資人,購買ETF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了解費用結構及潛在風險。(示意圖/PIXABAY)

 

 

對剛踏入投資市場的小資族來說,ETF常常被形容成「懶人投資法」。因為它不像買單一股票需要天天盯盤,而是把一籃子股票或債券打包,讓投資人以低成本方式,直接參與市場的漲跌。過去二十年間,ETF在台灣愈來愈受歡迎,現在市場總規模已經穩居亞洲第三。這意味著,ETF不只是大戶的工具,更是一般投資人累積財富的重要方式。

不過,ETF並不是只有一種樣貌。早期大家熟悉的都是「被動式ETF」,也就是照著指數走,像是台灣50,單純追蹤市值最大的50檔股票。這種方式好處是透明、便宜,對於剛入門的投資人來說,非常適合作為理財的第一步。

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投資人不再滿足於單純「跟著指數走」,也開始追求靈活配置。這時候,「主動式ETF」和「多資產ETF」就成為新選項。投資人必須理解,這些新商品並不是投機,而是回應市場需求的制度創新。重要的是:這份說明來自櫃買中心,是官方的ETF指南,具有絕對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千萬不要只聽信網路小道消息或市場謠言,更不能被短線風向帶著走。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才是累積財富的第一步。

二十年前,台灣ETF市場才剛起步,當時最受歡迎的是「被動追蹤指數」,例如市值型、產業型或主題型ETF,靠著「便宜、方便、透明」三大特點,迅速成為投資主力。如今台灣ETF市場總規模已穩居亞洲第三,不論散戶或法人,都把ETF視為標準投資工具。

隨著需求增加,市場逐漸走向更高層次的「資產管理」階段。單純的「被動追蹤」已經不足以滿足所有投資人,於是「主動式ETF」與「多資產ETF」的概念應運而生。這正顯示出台灣資產管理市場不斷升級。

金管會自去年(113年)起,開放投信公司發行主動式ETF。這類產品和傳統被動式ETF最大的不同,就是背後有經理團隊主動出擊。若把被動式ETF比喻成「自動駕駛車」,設定路線就會照著指數走;主動式ETF則像有經驗老司機,會根據路況調整方向,遇到危險也能避開。

以國內首檔債券主動式ETF「00980D 主動聯博投等入息」為例,基金經理人會依據經濟環境、利率變化,甚至單一債券的基本面狀況,靈活調整投資組合。理論上,這樣的操作能在控制風險前提下,幫助投資人爭取比市場更高的報酬。

不過,主動式ETF並不是穩賺不賠。當市場利率上升,債券價格可能下跌;若發行機構信用惡化,會直接衝擊基金淨值;再加上經理人判斷若與市場背離,績效甚至可能落後於被動式ETF。換句話說,它追求的是「超額報酬」,但承擔的風險也更高。

另一個新選擇是「被動式多資產ETF」。目前主管機關限定為股債平衡型,簡稱「平衡」,代碼第六碼固定為T。以「00980T 平衡凱基美國TOP股債」為例,該基金同時納入股票與債券資產。它不是單純追求某一市場漲幅,而是強調整體資產配置的穩健。

對於想分散風險、不想承受大起大落的投資人來說,多資產ETF是一個好選擇。當股市震盪時,債券能夠提供保護;而當債市表現疲弱時,股票又能補上火力。這樣的平衡配置,能讓投資人更安心地長期持有。

櫃買中心提醒,不管是主動式ETF還是多資產ETF,投資人都要「看清楚再下手」。購買前應詳細閱讀基金公開說明書,了解產品特性、費用結構與潛在風險,並依照自己的財務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審慎判斷。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剛入門、追求穩健的小資族,可能會偏好多資產ETF;如果你願意承擔風險,期望打敗市場,那麼主動式ETF會比較合適。重點是,別因為網路討論熱絡或短期話題爆紅,就盲目跟風。ETF雖然是大眾化工具,但仍需要正確判斷與長期規劃。

為了讓投資人更容易理解,櫃買中心已在官網設立ETF專頁,並建置《ETF訊息中心》,提供清楚透明的查詢管道。投資人可透過櫃買中心網站([www.tpex.org.tw)與ETF訊息中心(](http://www.tpex.org.tw)與ETF訊息中心()[https://info.tpex.org.tw/ETF/zh/)獲取第一手資料,不必再依賴市場謠言。](https://info.tpex.org.tw/ETF/zh/)獲取第一手資料,不必再依賴市場謠言。)

櫃買中心強調,投資理財應建立在正確觀念上,而不是聽信小道消息或市場錯誤風向。ETF市場發展至今,已經進入更多元、更多層次的新階段,對投資人來說,掌握官方資訊才是安全的第一步。

建立正確的投資習慣,理解商品特性,才能真正把ETF當作累積財富的工具。無論是主動式ETF還是多資產ETF,最終的核心精神,都是協助投資人根據自身需求,找到更合適的投資解決方案。

最後,櫃買中心也整理出三點提醒,讓投資人更容易記住:

第一,別聽朋友一句話就下單。ETF再怎麼方便,也是投資工具,不是保證獲利。
第二,要看清楚費用和風險。低成本是ETF優勢,但主動式ETF操作費用可能高一些,風險也不一樣。

第三,長期持有才是關鍵。不論被動、主動或平衡型,ETF都不是短線操作的魔法球,只有長期規劃才能看見累積效果。

對小資族而言,ETF就像投資的「健身計畫」,剛開始可能不覺得快,但只要方法正確,時間久了就能看到財富一點一滴累積。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