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iNEWS

天堂路VS修羅場!上市公司靠AI狂賺創高 上櫃財報卻慘輸在匯率
  • A-
  • A
  • A+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上市公司營收創十年同期新高、稅前賺近2兆!AI、半導體族群成主力金雞母,但這波股價衝得快,散戶該追還是該等?基本面已給出答案。上櫃公司營收也創高,但獲利卻掉28%,只因台幣升太快。出口股變成財報地雷?別只看營收,匯損才是決勝點。(示意圖/PIXABAY)
上市公司營收創十年同期新高、稅前賺近2兆!AI、半導體族群成主力金雞母,但這波股價衝得快,散戶該追還是該等?基本面已給出答案。上櫃公司營收也創高,但獲利卻掉28%,只因台幣升太快。出口股變成財報地雷?別只看營收,匯損才是決勝點。(示意圖/PIXABAY)

 

投資人最關心的「台股基本面」最新成績單出爐。金管會公布114年第2季上市櫃公司財報,截至上半年,上市公司營收達20.6兆元,年增16%,創近十年同期新高,稅前淨利逼近2兆元,在AI與半導體需求推動下表現亮眼。相較之下,上櫃公司雖營收同創歷史同期高點,但稅前淨利卻因新台幣大幅升值導致匯損,衰退近三成,反映出口導向與中小企業在國際金融環境下的脆弱性。

對投資人而言,這份財報揭示兩大趨勢:一方面AI相關產業持續是台股成長引擎;另一方面,匯率波動成為壓抑獲利的重要風險。這些訊號不僅攸關台股指數走勢,也影響基金、ETF與個股評價,成為下半年布局關鍵依據。

截至8月14日止,應申報114年第2季財務報告的上市櫃公司共計1,744家(不含申報期限為9月1日的上市櫃金融業及第一上市櫃公司)。除上櫃公司新華泰富(5481)因財報簽章董事長與經濟部登記不符,需進一步確認外,其餘公司均已於規定期限內完成公告申報。

統計顯示,上市公司(不含第一上市公司)114年上半年累計營業收入達新台幣20兆6,0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兆8,840億元,年增16.27%,寫下近十年同期最高紀錄。稅前淨利則為1兆9,82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028億元,增幅11.39%,為近十年同期次高。

產業表現方面,半導體業憑藉領先技術與多元供應鏈布局,成功掌握AI市場龐大需求,帶動整體獲利成長。電腦及週邊設備業,以及其他電子業,也因AI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推升獲利表現,成為上半年成長動能的主力。

上櫃公司(不含第一上櫃公司)114年上半年累計營業收入達1兆4,2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30億元,年增10.31%,同樣創下近十年同期最高。然而,稅前淨利卻為1,11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48億元,衰退28.59%,主要受到新台幣大幅升值影響,導致匯兌損失認列。儘管如此,稅前淨利仍為近十年同期第5高,顯示基本營運動能依舊穩健。

在上櫃族群中,部分產業仍交出亮眼成績單。建材營造業因完工案量增加,推升整體獲利。數位雲端產業則受惠於業務量攀升,加上出售部分業務認列處分收入,帶動獲利上揚。紡織纖維業則因部分公司處分投資性不動產,帶來一次性收益。

整體而言,上市櫃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繳出「上市強勁成長、上櫃營收創高但獲利承壓」的財報成績單。AI應用需求成為推動電子與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引擎;然而,匯率波動對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帶來不小壓力,也凸顯國際金融環境對台灣產業獲利的高度影響。

主管機關表示,後續將持續關注上市櫃公司在下半年面對全球景氣、國際貿易政策以及匯率走勢的表現,確保市場透明與投資人權益。

 

 

上市(櫃)公司114年第2季累計營運情形。(圖/證交所提供。)
上市(櫃)公司114年第2季累計營運情形。(圖/證交所提供。)